查看原文
其他

科普新知 | 关注您血管中正在悄悄长的“斑”

尹千璐 重庆市中医院 2023-01-06
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大众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健康体检的方式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态。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目前体检套餐中常配项目之一,不少人拿到报告,看到“血管内膜增厚”“动脉斑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等描述后都不淡定了,“我这个斑块掉下来怎么办?”“我会不会中风哟?”“我这只脚血管是不是堵死了?”“我会不会截肢哟?”“我这个斑块怎么消得掉呢?”

“斑”从哪里来?

大家都讨厌脸上长斑,特别是女性,因为会影响自己的美貌。殊不知我们的血管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悄悄长“斑”。一个人大约从青春期十五六岁就开始隐隐长“斑”了,至40岁左右变得越来越明显, 60岁左右几乎每个人都有血管斑块的存在。

我们都知道,自来水管用久了管子里会长水垢,我们的动脉血管就像水管,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就是里面的水垢沉积。

为什么会产生“斑”?

脂质代谢紊乱

脂质过高,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升高,就会变成血管中的“垃圾”。当垃圾在血管中累积增多时,就会使动脉弹性降低,并出现一块一块的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

吸烟

烟中所含的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成分一方面容易损伤血管内皮,血管内膜增厚继之动脉斑块形成。斑块的内部组织坏死崩解,形成粥样物质,可使血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另一方面,吸烟也影响血脂代谢,升高血脂水平,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生理性老化,血管壁的柔韧性降低;加之胆固醇、甘油三酯等成分在血管壁上越积越多,血液流动受阻。

基础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痛风等,这些基础疾病均对血管内膜有损伤,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细,内膜受损后容易使胆固醇、脂质沉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剂斑块形成。

哪些人是易“斑”人群?

1.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性别(男性高于女性);

2.血脂异常的人;

3.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代谢综合征患者;

4.有动脉硬化及有心血管疾病家族史的人群;

5.吸烟、大量饮酒、精神紧张的人群;

6.饮食缺少蔬菜水果、高脂饮食的人群。

长“斑”有哪些临床表现?

动脉粥样斑块会引起血管的狭窄,血管狭窄程度超过50%以上的时候会引起临床症状。其临床表现,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位置有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表现为胸闷、胸痛,严重的时候表现为心肌梗死。颈部血管斑块可以表现为头晕、头痛,合并有血管痉挛的时候,会引起一过性脑缺血的表现,表现为短暂的偏侧肢体的功能障碍,言语不利等,颈部动脉斑块脱落引起脑栓塞。下肢的动脉血管斑块会引起下肢的间歇性跛行、疼痛,严重时血管闭塞缺血坏疽,有截肢风险。

如何防“斑”祛“斑”?

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基础疾病。

合理的药物治疗

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相应的抗血小板、降血脂的药物来延缓动脉硬化的发展。

中医对动脉斑块的认识

动脉斑块是借助当代检测技术手段发现的病变,因此,在传统文献中没有记载。根据其形态特征,当属于中医“痰浊”“瘀血”之类,对此,当代医家已经形成基本的共识。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又可分属不同病证门类,如在头颈部的可归于“眩晕”“厥症”“中风”之类。在心脏可归于“心痛”“胸痹”之类,在下肢可归于“脉痹”“脱疽”之类。

《黄帝内经》的“膏脂学说”是中医认识本病的重要理论基础。膏脂为津液之稠浊者,并能化入血中。若由饮食失节,摄入过多,排泄失常,均可导致膏脂增多而凝聚为痰浊。痰浊阻于脉络,加之七情内伤,气机不利,久之则瘀血内生,痰瘀互结,留于脉道,瘀滞成形,即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故消痰化瘀、祛浊通脉是本病的治疗关键,贯穿本病治疗的始终。

介绍几种临床常用防治动脉斑块的中药。

性温,味甘、微苦。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三七作为人参家族的一员,和人参并称“北参南七”。

三七

研究发现,三七富含三七皂苷、人参皂苷、三七素、黄酮多糖、氨基酸、挥发油等,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脂,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性微寒,味苦。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养血安神的功效,古人有云:“一味丹参,功同四物”。

丹参

研究发现,丹参的有效成分如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酮ⅡA等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减轻血管内皮损伤、改善局部微循环、强效抗炎及调节糖、脂代谢作用

性寒,味苦。具有补益脾肾、止咳祛痰、清热解毒功效。现多用作滋补强壮药。现代药理学研究主要有效成份是绞股蓝皂甙、绞股蓝糖甙(多糖)、水溶性氨基酸、黄酮类、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矿物质等。

绞股蓝

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作用;抗动脉硬化、抑制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病;安神养性,延缓衰老,改善脑力活动,提高大脑机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人体生理机能。 民间称其为神奇的“不老长寿药草”。

性微温,味酸、甘。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化浊降脂之功效。山楂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山楂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等。

山楂

还含有黄酮类、内酯、糖类、蛋白质、脂肪和钙、磷、铁等矿物质。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山楂可通过降血脂、抗氧化、抑制炎症因子和活化调节因子的生成、抗血小板凝集等多种作用抗动脉粥样硬化。

温馨提醒

1.动脉管壁出现斑块,随着时间的增长而逐渐慢慢增厚变硬,导致血管逐渐狭窄闭塞。这是一个日积月累的漫长过程。所以不要一看到血管斑块就惊慌失措。

2.斑块的危险程度要根据斑块性质(软斑、钙化性硬斑、混合型斑)、部位、大小而定,建议寻求专科医生评估。

3.选择药物治疗时,万万不可轻信所谓的“神药”“保健品”“偏方”等方法,损失钱财是小事,如果真是吃坏了身体,可就得不偿失了。

科室简介

重庆市中医院周围血管(创面修复)科,成立于20世纪70年代,由重庆市名老中医彭厚荣创办,是重庆市成立最早、最具中医特色的周围血管病(创面)治疗专科。2011年被批准为重庆市中医重点特色专科,科室经过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全国闻名的以中医中药为主、局部治疗为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周围血管(创面)的特色专科。

常见治疗病种

  1. 各种慢性难治性创面:糖尿病足、压力性损伤(压疮、褥疮)、血管性(动脉、静脉)溃疡、创伤性溃疡、癌性溃疡、术后慢性难愈合创面、其它医源性创面(肿瘤放化疗溃疡)等;

  2. 外周动脉系统疾病:周围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多发性大动脉炎等;

  3. 外周静脉系统疾病如下肢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静脉炎、静脉瓣膜关闭不全、深静脉血栓后综合症等;

  4. 淋巴系统疾病如丹毒、淋巴水肿、淋巴管炎等;

  5. 免疫性血管炎:变应性血管炎、结节性血管炎、白塞氏病、类风湿性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血管炎、干燥综合征性血管炎、硬皮病性血管炎、红斑性肢痛症、结节性红斑等;

  6. 其他:痛风性关节炎、蜂窝组织炎、手足紫绀症、雷诺氏病、网状青斑等。

医师简介

周小莉

中西医结合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学历 硕士生导师

全国中医临床特色技术传承骨干人才,重庆市第二批中医高级人才,江北区中青年医学创新拔尖人才。先后至北京协和医院、四川省中医院、美国Upstate医科大学进修学习。负责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主要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免疫性血管病(血管炎)如类风湿性血管炎、狼疮性血管炎、硬皮病性血管炎、系统性血管炎、变应性血管炎、结节性血管炎、白塞氏病、雷诺病等,周围血管病变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糖尿病肢体血管病变、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等;痛风性关节炎、蜂窝织炎、丹毒等。

张小渝

副主任中医师

从医四十年,擅长周围血管疾病、外科疮疡疾病的中医、中西医诊治方法,对脉管炎、下肢溃疡、动脉硬化、下肢静脉血栓、淋巴水肿、小火烫伤、疮疡、糖尿病足、高血压、痛风、丹毒、骨关节疾病、颈椎病等有丰富的诊治经验。

彭玮

副主任医师

世界中医药联合学会外科专委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病青年委员,糖尿病足学组青年委员,淋巴专委会委员。师从重庆市名老中医张嗣兰主任医师及国医大师尚德俊主任医师。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主持厅局级课题1项,发表论文10余篇。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外周动静脉及淋巴系统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慢性溃疡、糖尿病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炎、混合性结缔组织性血管病、丹毒、痛风、外科疮疡等疾病。

罗恩艳

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

负责重庆市科委课题1项。从事周围血管疾病工作13年,擅长于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下肢慢性溃疡、糖尿病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丹毒、蜂窝组织炎等。

杨九一

中西医结合主治医师 硕士研究生学历

擅长慢性伤口、静脉曲张、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足、痛风及各种血管炎等周围血管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及中医调理介入手术后周围血管疾病等。


往期精彩推荐

【重庆新闻联播】重庆市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举行首场应急演练


科普新知 | 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调护,中医“三法六招”来帮您~


人才“引擎”启动创新动能!我院15名博士后顺利开结题


文稿:尹千璐

编辑:王瑞娜

校对:鲍   佳

责编:陈   英 

审核:周小莉 林贤梅 庄文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